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聚焦 > 正文

深度聚焦

      编者按: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回望过去的5年,是学校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这5年,学校党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新时代谱写学校事业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总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振奋全校师生的精神,满怀信心喜迎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回看五年新成就"系列专题报道,回顾总结5年来学校奋力前行取得的各项喜人成就。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努力夯实基础谋发展,不断积蓄力量求突破。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回首走过的路程,历尽千辛,硕果累累;翘首前方的道路,困难重重,信心百倍。
      一、党的建设
      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和组织发展工作。坚持“早启蒙、早教育、早衔接、早培养”的组织发展原则,注重发展党员程序,严格党员发展流程,有计划、有措施、有原则地发展党员。五年来,学院共发展党员359名,组织785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294名预备党员参加预备党员培训班,198名正式党员参加正式党员培训班。
      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常态化。一是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二是通过“三会一课”形式抓好支部成员和支部党员的学习。三是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四是抓好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生中开展学习教育讲座。五是抓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六是抓好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和发展对象培训工作。七是结合校情、院情实际,抓好师生党员的党课教育。八是抓好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毕业生党员教育。九是加强校外党校现场教学项目——《资源县红军翻越老山界纪念馆》的建设,所制作的专题教育片《老山界上的价值追寻》在师生中播放获得广泛好评。
      认真履行意识形态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确保学院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一是学院党政与院属各部门签订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建立有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制定有学院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认真履行目标管理责任。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责任;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责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责任;加强重点人教育管理责任;加强各类社团管理责任;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责任;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方面做到党政齐抓共管,党政同责。三是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对网络、教材、课堂教学、教学成果、大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做好抵御宗教渗透校园工作和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注重思想引导,增强政治意识,强化定期和不定期摸排机制以及应急处理机制。严格执行校内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审批报备制度。此外,还认真做好对个别信教职工的动态跟踪管理。通过严格管理,近五年学院在教师课堂、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领域没有发生意识形态安全责任事故。
      基层党支部建设特色鲜明。一是在教师党支部较好的落实了学校关于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指示要求,实现了教研室主任与党支部书记由一人担任,使业务工作和党务工作能够齐头并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二是在学生支部进行分类建设,分类指导,分别按学生的学习爱好、兴趣特长进行分类组合,成立了科技创新型大学生党支部、服务型大学生党支部等。
      党建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和加强。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开辟了学院党建工作室(理论学习室),党员档案室,党员活动室、学生荣誉室等学习工作场所,不仅改善了学院党建工作条件同时还加强了宣传思想政治氛围的营造。
      实施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制度,切实推进三全育人。为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学院将全体教师党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对接2个班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宿舍、巡查早晚自习、课堂、开展课外答疑等方式,对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对考研同学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识培养,此举既推进了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又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学院近五年共培养本科毕业生2343人,硕士毕业生184人。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通过与蓝桥、震旦等企业接洽开展学生技能培训,与锐捷、烽火、蓝鸽集团等40家优质信息技术类企业进行对接召开校园宣讲,有效提升就业质量。近五年学院共邀请3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专场招聘宣讲,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3 %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为97%以上,圆满完成学校下达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以党建促学风系列活动特色鲜明。一是在学院深入开展创“三无”宿舍(无违纪、无挂科、无游戏),争“七星”党支部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开展“党员坐在第一排”活动,上课时教室内前几排的“上座率”明显提高,较好的发挥了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开展“党员宿舍”挂牌活动。四是在学生党员中开展无挂科党支部的创建。
      “党员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活动特色鲜明。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积极帮助身边的困难学生,让困难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到帮助和照顾,感受到温暖,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人才培养
      2015年起实行大类招生。自2015年9月起,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归为计算机大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归为电子大类,实行统一招生。
      “计算机类”专业群获广西区优势特色专业。“计算机类”采用大类招生,由四个专业构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大类专业设置发展目标:适应国家、广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研究及应用技术水平,满足当前对信息类人才“就业渠道多元化、知识结构复合化、人才类型多样化、素质能力现代化”的社会之需。
      学院专业进入区内一本招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 2018年4月27日,广西区招生考试院下发了《关于同意调整桂林理工大学在广西招生录取批次的函》(桂考院〔2018〕90号),同意我校的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2个专业从2018年起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我院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两个大类6个本科专业全部区内一本招生。
      申报人工智能新专业。结合社会需求,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工作,学院申报了人工智能新专业。
      三、教育教学
      学院获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区级项目9项,教师公开出版教材7部,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学院共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2522.31万元,与3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高校教学成果奖取得新突破。学院获得自冶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其中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我院首次获得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在课程建设、学科竞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华为认证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获批“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首批会员单位。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组织成立了“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申报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在激烈的竞争中,凭借准备充分、工作扎实、实验教学基础良好等优势,最终获批成为“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首批会员单位。程小辉教授2019年获“广西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并在全区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代表79名广西教学名师讲话。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的支持下,坚持外引内培,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不断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近五年学院共派出4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6位教师赴国外进行高访,共引进博士10人,共获得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7人。到目前为止,学院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32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五、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在经费和数量上大幅度提高。学院近五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5项,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6项,广西创新驱动项目1项,广西创新驱动子课题3项,广西重点研发项目1项,广西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广西教育厅中青年基础研究项目3项,科研经费累计达到1600余万。
      科研论文质量提高明显。学院近五年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16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0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学院牛秦洲教授主持完成的“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智能变形设计系统”获得2017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这是我院近五年在科研成果获奖方面取得的新成绩。学院近五年共举办了15次大型学术会议,收录学术论文2000多篇,报告专家260余人,参会人数4000多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学校举办学术报告会50余场次。
      《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培育成功。2018年11月30日,自治区科技厅下发了《自治区科技厅关于认定第八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桂科基字〔2018〕116号),我院的《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认定为第八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顺利培育成功。
      六、社会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我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强化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意识,不断深化校校、校企、校行、校地合作,积极为企业、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决策咨询,努力使科研经费有大幅增长,力推产学研用进一步融合。五年来,获自治区教育厅校企校地共建平台3个,与地方政府、企事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达成横向合作科研项目29 项,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经费227.55万元。
      学院谢晓兰老师与广西百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科研合作,经费12万元,帮助该公司解决了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问题、车载地图的实时标绘等实际问题;与桂林大友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合作,经费30万元,主要帮助公司解决了后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问题,解决了电动车的实时定位监控问题。学院杨小平老师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科研合作,经费20万元,主要帮助检测总站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收集地质环境资料,评估地质灾害等级,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等各种苦难。

     

    承办2019人工智能与物联网高峰论坛合影

    建设自治区级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

    学院程小辉教授被授予广西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2017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一条:【云端连接你我,教学点亮心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校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张慎娟老师线上教学纪实

    下一条:【聚焦党代会】扎根八桂大地 服务壮美广西——我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建设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