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系统展示近年来学校改革发展成果与宝贵经验,鼓舞全体桂工人坚定信心、昂扬斗志,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审计处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经济监督“利剑”作用,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人才梯队,为学校各项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持政治引领,把牢审计工作正确方向
学校党委将审计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布局,成立审计委员会,不断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每年召开两次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审定审计报告,审议审计重大事项。学校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研究决定审计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部署,确保审计监督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审计处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全体审计人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确保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召开2025年第一次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

召开巡察整改专题学习研讨会
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审计“利剑”作用
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权威性、穿透力和震慑力。一是紧盯关键领域,护航资金安全与效益。 持续深化预算执行、决算草案、重大专项资金、科研经费等审计,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勤俭办学,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加强对基建修缮、物资采购、和校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着力揭示管理漏洞和潜在风险,推动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二是聚焦权力运行,推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科学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聚焦经济决策、政策执行、内部管理和廉洁自律等情况,客观评价,精准“画像”,强化审计结果在干部管理监督和考核任免中的运用,促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三是狠抓审计整改,做实“后半篇文章”。 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清单制管理、多部门联动督查、对账销号与结果运用的闭环机制。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跟踪问效,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真整改、改到位、见实效,切实做到以审促改、以审促建、以审促治。

学校基建、修缮项目造价审核情况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业务规范
通过处务会制度,定期学习上级和学校有关审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及时掌握审计署、教育部和审计机关有关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通过业务讨论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完成经济审计业务流程化、表单化、数据化等“三化”工作标准;对上级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制定《桂林理工大学中层党政主要干部和校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任前经济责任告知暂行办法》、《中共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和《中共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实施细则(试行)》等3个制度,修订《桂林理工大学修缮工程审计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桂林理工大学财务收支审计办法》等3个制度。

桂林理工大学审计处荣获2020-2022年广西内部审计先进集体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审计铁军
围绕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体系。通过业务轮训、案例研讨、参与上级审计机关项目、“以审代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审计人员在财务、工程、法律、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4人入选区审计厅人才库;1人通过入选广西“十百千”高端会计人才;5人次参与区审计厅审计项目和教育厅专项检查项目,抽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敬业态度获得了抽调单位的高度好评;8人次参加校内巡察和专项检查工作;1人在广西内审协会教育分会上分享审计经验;举办1次桂林高校审计业务研讨会;2人获得审计厅立项的科研项目,多方式务实审计人员实操功底,努力实现理论实践“双融合”。

2024年桂林高校内部审计研讨会

四名同志入选区审计厅“人才库”
(一审:罗小荣;二审:孟永华;三审:朱怀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