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聚焦 > 正文

深度聚焦

    编者按:值此第41个教师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集中展现我校教师立德树人、科技报国的担当作为,学校官网专题报道两支荣获“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的集体。他们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恪守育人初心,勇攀科研高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成效显著,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甘于奉献的崇高情怀。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风貌,凝聚见贤思齐、尊师重教的校园风尚。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广西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的核心力量,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博士后培养主力军,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支教研水平突出、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传承优良师德师风

    团队坚守教育初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公平公正的教学科研环境,惟实励新的干事创业氛围,教书育人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团队涌现出广西党委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梁军、优秀共产党员张瑞等一批先进典型,培育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相怀成、广西最美大学生覃迎喜等一大批优秀学生;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材料2018/2019创新班团支部均获全国活力团支部;所在学院获批广西“三全育人”示范院系,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所在学院获批广西“三全育人”示范院系

    团队覃爱苗教授指导的研究生覃迎喜获评“广西最美大学生”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当好教育教学标兵

    团队立足本职岗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执着的事业追求,引领全院教师认真治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重视工程师职业素养达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广西一流课程1门,出版教材6部,获得广西教学成果奖4项,团队人员获得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引领全院教师开展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冶金工程专业先后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入选国家、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广西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发展现代产业学院、有色金属冶金及特色材料加工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

    秦芳诚老师获得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承办2024年JAD编委会会议暨第一届先进电介质前沿学术论坛

    承办第三届先进陶瓷高峰论坛

    承办第五届能源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学术会议

    召开广西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召开广西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第二届理事会暨产业学院建设发展研讨会

    聚势谋远,精耕细作,勇攀材料研究高峰

    团队以广西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背景,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形成广西有色金属、稀土特色优势资源功能化开发中心和光电材料研究基地。五年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广西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3项。研究成果在Adv.Funct.Mater.、Adv.Energy Mater.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6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2项,34项成果实现转化,相关成果获得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等5项省部级奖励。

    团队龙飞、刘荣进教授获得高水平科技奖项

    近5年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

    团队与广西东盟开放区管委会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交流会

    崇尚科学,锐意进取,赋能高质就业创业

    团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院长-新生面对面启航计划、党建带团建朋辈帮扶、导师+职业生涯咨询等多个特色项目建立师生畅联机制,形成“导师—研究生学长—本科创新小组”三维科研育人网络,构建了“导师组指导+朋辈互动学习”的科研育人模式。团队在科研实践中锤炼学生攻坚克难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向投身专业报效祖国转变。近五年团队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0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6项、广西金奖12项,梁军、刘远立、覃爱苗等老师获得“广西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经过团队多年来不懈努力,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25%以上,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多名毕业生获得“广西技术能手”“广西杰出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团队成员龙飞、王吉林教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国家级铜奖

    团队刘远立、覃爱苗、王吉林教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国家级铜奖

    聚焦需求,服务地方,推进产学研用融合

    团队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矢志不渝服务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有色金属和稀土功能材料的战略需求。开展技术推广服务项目43项,提供资政报告2项,为有色金属、碳酸钙、新材料等千亿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龙飞教授聚焦碳酸钙粉体精细加工和应用,周焕福教授研发高品质低温共烧微波介质陶瓷,刘来君教授致力于高解析度、高稳定性功能陶瓷墨水开发,刘远立教授开发了基于“二裂酵母”系列大健康医美产品……这些科技服务带来了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此外,团队利用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设“材料科学公益讲堂”,面向桂林市中小学生开展材料学科普教育,年均受众超过1000人次,为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团队成员到灌阳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构建产学研示范基地

    团队覃爱苗教授开设材料科学公益讲堂

    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建成一流教师团队

    团队始终秉持“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桂工精神,致力于建设高水平、有凝聚力的一流教师队伍。团队成员治学严谨、作风踏实,道德素养与学术能力并重,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突出。团队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夯实合作基础、提升整体实力,培养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西特聘专家、八桂学者、八桂青年拔尖人才等一批优秀骨干,展现出卓越的团队实力与强大的协同效能。

    团队周立教授被聘为八桂青年学者

    (一审:黄孝华;二审:周焕福;三审:梁军)

    上一条:【庆祝教师节】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一线教师事迹展播(二)

    下一条:【庆祝教师节】弘扬教育家精神 打造测绘尖兵——记我校“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水下地形激光雷达测绘教师团队